天天要闻:“该地区进入后美国时代,中国填补空白”
来源:百度新闻     时间:2023-05-10 14:50:26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5月8日刊登题为《随着中东开始进入后美国时代,伊朗和中国急忙填补空白》的文章,作者是该报专栏作家马克斯·布特。全文摘编如下:

2020年,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称赞以色列与两个阿拉伯国家(阿联酋和巴林)之间关系正常化的《亚伯拉罕协议》是“新中东的黎明”。他说得没错,但情况并不是他所设想的那样。未来的历史学家很可能认为,这一协议是中东后美国时代新秩序出现的最初迹象之一。

虽然华盛顿在促成《亚伯拉罕协议》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签署这些协议的部分动力是,阿拉伯国家越来越认识到,美国的力量正在衰落,阿拉伯国家将不得不与该地区那些最强大的国家达成和解。以色列是其中之一,但伊朗也是。因此,沙特与伊朗今年3月达成协议,恢复了两国的外交关系——这令以色列感到沮丧。


(资料图)

▲资料图片:4月6日,伊朗外长侯赛因·阿米尔-阿卜杜拉希扬(右)和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在北京会面时握手。(美联社)

拜登政府声称并不担忧中国在促成沙特与伊朗和解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学院中东研究教授瓦利·纳斯尔说:“美国人说,我们仍然拥有所有在中东的军队和基地,但对沙特和阿联酋来说,问题不在于它们是否在那里,而在于是否愿意使用它们。他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那里的这些驻军纯粹是摆设。这无疑造成了重大改变。”

美国决策者不应该对美国影响力的下降感到震惊:这是近三任美国总统所奉行政策的直接结果。自从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变成代价高昂的泥潭以来,前总统小布什的继任者们一直寻求让美国从“永远的战争”中解脱出来——并避免卷入新的战争。

拜登总统正专注于对抗俄罗斯出兵乌克兰和中国的崛起,这是可以理解的。他延续了美国从中东抽身的趋势,而同时假装这并没有发生。在去年访问中东期间,他说:“我们不会一走了之,留下一个真空让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去填补……美国哪儿也不去。”但拜登的行动与他的言辞相左。

美国前负责中东事务的副国家情报官乔纳森·帕尼科夫说:“海湾国家越来越紧张,它们真的不希望在自己的后院发生冲突。所以他们在避险。他们试图与伊朗建立更好的关系。”

在中东局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美国政府需要对如何维护美国的核心利益进行一些艰难的思考。假装权力转移没有发生——以及美国可以继续像霸主那样行事——是行不通的。美国政府需要逃避否认,开始积极应对新的现实。几十年来,美国首次不得不在中东争夺影响力,而不是理所当然地居于主导地位。华盛顿甚至可能不得不习惯于让中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或许会让很多美国人感到不适,但这是美国从大量介入中东事务中抽身的代价。承诺少了,影响力就小了。

延伸阅读

美国在中东搞基建,总带着“抗衡中国”的算计

据《日本经济新闻》5月10日报道,美国政府正与沙特阿拉伯、印度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协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报道转引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站分析称,美国此举目的在于,与在中东增强影响力的中国抗衡,彰显干预该地区的姿态。

报道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7日在沙特西部的吉达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印度和阿联酋负责安全事务的高官举行会谈。

四国磋商的议题是,通过铁路网将中东海湾国家连接起来,通过航线将中东和印度连接起来。2021年,美国、印度、以色列和阿联酋组成美印以阿四国机制(i2u2),推进中东基础设施计划磋商,沙特后来也加入磋商。

报道称,沙利文称,i2u2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发展经济、技术和外交,将南亚、中东和美国连接起来,已有多个项目正在推进,数月内将迈出新的一步。

报道称,美国和平研究所将i2u2与在所谓印太地区“遏制中国”的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对话(quad)相类比。i2u2被定位为“中东版quad”。

对于世界各方提出的基建倡议和计划,中国一向持开放态度,认为这些计划应该相互支持、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对抗、相互替代。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应有关基建倡议的问题时曾表示,中方认为全球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空间广阔,各类相关倡议不存在相互抗衡或者是彼此取代的问题。世界需要的是搭桥,而不是拆桥;是互联互通,而不是脱钩筑墙;是互利共赢,而不是封闭排他。中方欢迎一切有助于汇聚合力,促进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倡议。任何打着基础设施建设旗号,推进地缘政治的算计都不受欢迎,也不会得逞。(编译/马晓云)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李林蔚

本文作者:参考消息网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标签: